EN
EN
  • 苏博特新闻

    致敬奋斗者|毛永琳:功夫不负有心人,科研高峰永攀登

    2022-05-01

    葱翠欲滴的绿萝盆栽下摆放着数块形状各异的混凝土石料标本,原本毫不沾边的两种物品搭配在一起却在不经意间显露出“枯山水”式的禅学意境,给人以宁静致远之感。我们十分好奇,究竟是何等的“建造大师”能在这紧张而又忙碌的办公室里营造出这样一方雅致天地。

    1651738033921152t44F.jpg

     今天就让我们来为大家一探究竟,一起走近这片办公室“枯山水”的营造者,苏博特公司高性能减水剂研究所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毛永琳。

    不负韶华,保持热爱

    “兴趣和热爱是我科研路上的动力来源。”毛永琳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2004年7月,怀揣着对南方城市的憧憬与向往,刚刚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硕士毕业的他在大学同学的推荐下,入职苏博特公司正式成为了一名混凝土外加剂技术研究员。谈及自己入职苏博特的经过,毛永琳认为自己是幸运的。这不仅是因为求职过程的顺利,更重要的是因为自己从事了一份专业对口,并且充满热爱的工作。而这份热爱,一坚持就是十八年。

    1651738084491323mG5M.jpg

    十八载风雨前行,十八载初心不改。毛永琳怀揣着对科研的纯粹热爱,与苏博特同成长,共进步。当年初出校园的青涩小伙,在多年的理论积累和实践历练下,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混凝土外加剂研发与工程服务专家。

    敢于挑战,攻坚克难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毛永琳也经历过成长的“阵痛期”。2007年,加入苏博特刚三年的他就主持承担了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的技术服务工作。正是这次独立解决工程技术难题的经历,让还是一名“新手”的毛永琳真正意识到,韧性和自信是在科研创新过程中的必备要素。

    1651738145692873fO0j.jpg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桥梁建造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施工中往往会遇到诸多技术难题。作为当时世界上设计载荷最大的高速铁路桥,大胜关长江大桥“体量大、跨度大、荷载大、速度高”的技术特点给工程服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大桥桩基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面对颇为棘手的混凝土坍落度快速损失的难题,现场的业务人员一时间束手无策。作为工程服务方,毛永琳带领团队员迎难而上。在前期阅读研究了大量文献资料和对所使用的水泥成分进行了细致分析的基础之上,毛永琳经过反复的对比试验,试验了多种保坍方法后,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探索出了最完美的流动度解决办法,一举攻克了这个困扰许久的技术难题。

    1651738257451413vVRU.jpg

    也正是那次成功攻克大胜关长江大桥技术难题的经历,让毛永琳明白了做好科研既需要心无旁骛的钻劲,更需要有永不言弃的韧性。毛永琳说:“在前期对所有方案进行逐一试验,仍不能有效控制水泥流动性的时候,自己也非常沮丧。但是,作为科研人员,不能轻言放弃,要相信这是黎明前的黑暗。” 技术问题的完美解决不仅赢得了客户的赞许和信任,更为日后的工程服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积累。也正是在这次颇具挑战的历练之后,让毛永琳真正意义上成长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专家。

    奋勇直前,不懈追梦

    “科研人员要敢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圈,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挑战自我。”丰富的实战经验,离不开长期深入一线的实践积累。在国家某重大工程的建设中,毛永琳作为公司技术代表,在通信闭塞,信息半隔绝的艰苦环境中,与施工人员同吃同住,同甘共苦,在工程现场一待就是四个多月。在这四个多月的时间里,面对设计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混凝土工程,为确保技术路线不偏移,毛永琳与团队成员严把工程建设的技术关、质量关和安全关,紧盯时间节点,加快推进力度,保质保量圆满完成了该工程的技术服务工作。为苏博特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1651738321388772D1oo.jpg

    专注于高性能混凝土化学外加剂的研发、产业化和应有工作已有十八个年头,毛永琳始终保持一名科研工作者的专注与专业,以奋斗精神为指引,为国家各类重大工程的建设添砖加瓦。作为公司发展的见证者,毛永琳乘着苏博特高质量发展的东风,踔厉奋发,勇往直前。从一名普通的技术研究员,成长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作为主要完成人,他先后获得建筑材料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多次获公司“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和“创新标兵”等荣誉,并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多次为相关企业开展技术培训,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专注科研,宁静致远

    “我是属于那种比较宅的人,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思考琢磨问题。有时脑海中浮现出好的想法,也会随手在身边找个东西勾勾画画,记录下自己的灵感。”与自己工位上那一方“枯山水”所传递的禅学意境暗合的是,毛永琳在工作之余喜欢静思冥想。正是在这种“天马行空”的冥想中,诞生了一个又一个解决技术难题的金点子;正是在这些纵横交错的勾勒中,描摹出了属于一名科技工作者的奋斗之路。

    1651738367386641NiHU.jpg

    敢于战胜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科技高峰。毛永琳常说:“科研人员要有足够的努力和足够的信心,要坚信所有问题都是有解的。”正是这样一种积极而又乐观的精神,指引着他在科研路上不断挑战自我,不断攻坚克难。毛永琳的奋斗故事还在续写,带着对科研的无限热爱,怀揣着“创造更好材料,构筑美好未来”的憧憬,投身到下一个工程的“会战”中。

    (文/戴苏杭)